浦发银行

四川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惠及藏民

2012年06月25日11:37  人民政协报
正在工作的尼玛德吉 正在工作的尼玛德吉

  情暖藏胞儿女惠泽雪域高原  ——四川省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纪实

  背景

  为推动藏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四川省委、省政府2009年启动实施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以下简称“9+3”计划),每年组织万名藏区初中毕业生和未升学高中毕业生到内地免费接受三年中等职业教育。三年来,该计划已先后组织近3万名藏区学生到内地学习,其中87%以上来自农牧民家庭。

  “9+3”计划定位于满足藏区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实现藏区长治久安的固本之策和帮助藏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大惠民工程。作为一个省级重大工程,“9+3”计划成立了由省委、省政府牵头的领导小组,除教育部门之外的14个省级部门也参与其中。

  该计划在四川全省遴选了90所四川省及国家重点学校作为“9+3”计划实施学校。享受“9+3”免费职业教育的藏区学生,可每人每年免除2000元学费;另外,每年分别向一、二年级学生和三年级学生提供3000元、1500元不等的生活补助;这些学生每年还可享受1500元的补助交通、住宿、书本等杂费;新生还可以得到一次性冬装补助300元;在校学习期间,学生享受与学校驻地城镇居民同等的医疗保障。

  2009年,距离汶川特大地震仅1年,灾后重建正值关键时期,四川省政府的财政并不宽裕。但数据显示,2009年以来,中央和四川省共投入该计划的资金达7.19亿元。

  把海拔3000米以上雪域高原上的藏族孩子以每年1万人的规模接到内地90多所学校学习,在四川省空前,国内少见。这项探索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曾批示:“(‘9+3’计划)从教育抓起,抓到了支援藏区的根本,四川的做法,值得其他藏区借鉴。”

  据悉,“9+3”计划目前正在向四川省其他民族地区覆盖。

  (张宁锐)

  红原,大草原上的希望

  红原,周恩来总理取的名字。正是红军战士长征路上踏过的“草地”,多少革命先烈的忠骨长埋斯地。

  这里地处青藏高原东缘,海拔三四千米,湿地映蓝天,牛羊妆碧野。

  美丽的红原大草原是黄河的重要上游区域,也孕育着岷江等流经成都平原的几条重要河流,或许这里的人民可以仿照内地发展工业以致富,但这可能重伤具有战略生态意义的大草原。于是,红原之美依旧与藏区人民的传统游牧经济交相辉映。泽周哈姆,四川省红原县安曲乡一个17岁的藏族姑娘,大眼睛,很漂亮。她哥哥放牛,姐姐读高中,妈妈因一次车祸压坏了双脚不能干重体力活,三年前初中毕业时,她已经准备好了辍学。

  ——“9+3来了,正好在我毕业的时候!”泽周哈姆,这寓意好运、长寿的名字,在最关键时刻给她迎来了再进校园的机会。她2009年开始免费就读四川省电子商务学校,今年即将毕业,已经在邛崃市一家粮食供销公司实习,实习期每月可以领到860元的工资,单位也为她上了保险。她希望以后能回到爸爸妈妈身边,并给姐姐一些零花钱。

  泽周哈姆的故事,勾勒了四川省实施”9+3”计划的一个侧影,帮助像红原一样的藏区群众脱贫致富、实现藏区长治久安和跨越式发展。

  安泽乡乡长王托介绍,2009年以来,该乡已有30多名孩子享受“9+3”计划,“如果不是‘9+3’,这些孩子注定辍学。”王托算了一笔账:该乡牧民人均年收入4800元,困难家庭不足2000元,而一个读高中的孩子每年至少需要四五千元,这里每家都有三四个孩子,如果都上高中则年花费一两万元,大多牧民家庭显然无力承担。所以,“9+3”计划对这里的孩子堪称雪中送炭。

  如今,像泽周哈姆一样,第一批享受“9+3”计划的同学,已有6人回乡就业。“他们的普通话说得更标准,在大都市开过眼界,而且都有一技之长,对家乡的建设非常重要。他们是我们的希望!”王托说。

  教育部职成司副司长刘建同认为,从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的角度看,在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时期,“9+3”计划是职业教育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典型注解。“新中国成立后,藏区直接从农奴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种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代际空白,是今天藏区发展的巨大挑战,藏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需整合各方社会资源,从职业教育入手整合各方资源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尼玛德吉的创业梦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高峰对峙,大峡横切。藏族小伙尼玛德吉就生活在这高山大峡间。

  尼玛德吉初中毕业后与很多同龄人一样,在这方古老的土地上开始了放牛、挖虫草、务农的生活。2009年9月的一天,他正在田里干活,乡上的人带来了“9+3”计划的通知。

  “我太、太高兴了!”与笔者交流中发现,方言色彩浓厚的“太”字是尼玛德吉喜欢用的词汇,“初中毕业后我一直想继续读书,但家里的条件太困难,就中断了。”尼玛德吉的人生航向自此发生了彻底的改变,2009年秋季学期,他开始在成都市中和职业中学就读汽修专业。

  从雪域高原到大都市,环境和习俗有很大不同,“改变”对于初来乍到的尼玛德吉是第一堂挑战课。“学校要求我们把头发剪短,我很不愿意;我们也看不惯其他同学穿的衣服。”尼玛德吉习惯于留长发,穿又厚又长的藏袍,短发、短裤、“频繁”的洗澡对他们来说,都是奇异的事情。

  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来这里太好了,学校教会我们用嘴巴处理问题,而不是用拳头;而且让我们学会了更周全地想问题。”这些话,也是尼玛德吉想给后来的学弟叮嘱的,“冲动并不是好事。”

  “这不单是学校的要求,而且是地球村的要求。”成都市中和职业中学校长黄宗良说,“我们要让藏族同胞的这一代孩子与时代同步。”黄宗良介绍,藏族的学生与其他所有学生同吃同住同要求,比如与所有同学一起上国际礼仪课。

  如今,尼玛德吉已经是成都市一家丰田4S店的正式员工,每个月收入4000元,还可以给家里寄去2000元。他计划五六年后,学到更好的技术,就回家创业,“我们家乡太缺技术了,回去创业很有意义。”

  “李爸爸”与“匡妈妈”

  在成都地铁公司,扎西邓珠、张丹玉、童红健几位今年刚刚从内江铁路机械学校毕业的藏族小伙穿着统一的制服,已然看不出他们过去在高原上放牛的影子。他们也是第一批享受“9+3”计划的学生。缘于当地政府的特别关心,他们现在已经是该公司的正式员工,月薪3000多元,并享受各种社保福利,“这里的工作比我们班很多汉族同学应聘的公司都好。”童红健说。

  虽然上班了,但与老师的联系一直没有中断。他们的班主任李万隆老师还时常到公司看望他们,“感觉跟没毕业一样。”张丹玉说。

  “真的非常感谢老师们,因为我们的到来,老师们在周末特别增加了篝火晚会。我们周末不能回家,老师就请我们到家里包饺子吃。有一年甲流疫情很严重,李万隆老师每天都要为我们熬中药,并亲自送到学生宿舍,我们住在五楼,他需要每天来回好几趟。”童红健至今深念师恩,“我知道,老师也有孩子,也有家人,但我们占用了老师太多的时间!”

  很多藏族孩子叫李万隆老师“李爸爸”,在这原本陌生的地方,他们有了亲人。

  现在,地铁公司的师傅们接过了老师的接力棒,手把手地教他们技术,“我们真的感觉很幸福。”童红健说,“我会努力做好工作,学好技术,给后面的学弟学妹做表率,我们做得越好,公司可能会给学弟学妹们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像他们一样在该公司就职的学生共有17位,有些在地铁司机、站务员、接触网检修工等岗位上已有不俗表现。

  这样的故事几乎在每一所接受“9+3”计划学生的学校都能找到。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马雄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为了确保学生安全,开学前几个月学校实施封闭式管理,学生出校门务必要向老师请假并征得同意。有一个藏区来的孩子在没有征得老师同意的情况下出校门,老师发现后急忙追赶,“这位老师叫匡绍英,是一位60多岁的女老师,退休后被学校返聘回来当班主任,她哪里追得上学生啊,匡老师在后边追边喊,‘我知道你要去哪里,老师很理解,你去吧,注意安全,必须按时回来,我在校门口等你!’匡老师这天下午就坐在校门口,顶着大太阳等了三四个小时,一直等到她的学生回来。”这件事情传开以后,同学们都非常受触动,自此以后这些藏区来的孩子懂事了很多。后来,匡老师和同学们变得非常亲近,藏区的孩子都叫她“匡妈妈”。

  “刘爷爷”的信与“美牙行动”

  “朗色、泽让东州、李林同学:……牙齿对每一个人都很重要。科学证明,只要护理得当,牙齿能伴随终身……你们给这件有意义的事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美牙行动’,这是我当初没想到的。你们真聪明,还有几分幽默,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态度……”

  这封信的落款是:“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

  由于四川藏区特殊的高原条件,生活在这里的孩子们普遍存在牙齿氟钙化现象。刘奇葆在一次与这些藏区同学的座谈中发现,孩子们笑得很开心,但牙齿却并不洁白。随后,四川省委、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面向“9+3”计划的藏区学生开展“美牙行动”,邀请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的牙科专家、医生为这些孩子进行免费检查和治疗。

  上述这封信,正是刘奇葆就“美牙行动”给几位学生的回信。

  省委书记对这些孩子们“关心到牙齿”的事迹,仅是政府各方投入“9+3”计划工作的一个侧面。“现在看起来,成绩令人欣慰,但是,整个过程,各方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洪流说。

  在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校,享受“9+3”计划的学生有400多人。“带好这些孩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带4000个孩子还操心!”该校党委书记马雄说。

  “这些孩子耿直、纯朴,又很冲动、很抱团,常常因为一些小小的问题而出现打群架的可能。”

  “工作的初衷是希望帮助藏区人民,但是,一旦工作做不好,就有可能产生民族矛盾。”马雄介绍,为了做好这项工作,老师24小事轮流值班,2009年的前3个月,他基本上都住在学校。他们事实上是特殊的群体,但又不能明显地特殊对待,否则可能对孩子的成长不利,所以我们要采取很多办法,帮助他们,引导他们。”

  一度分管这项工作的四川省教育厅巡视员姜树林深知这件事的分量:“工作刚开始的时候,上上下下都非常紧张,非常投入,家长、政府把这些孩子交给我们,我们是要把他们培养成才的,不能有任何闪失。”

  3年过去了,“9+3”计划的春风遍染雪域高原,今天大都市校园里的藏胞儿女,明天将是建设家乡的重要力量。据悉,一项专门针对“9+3”计划学生的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工作正在进行,他们中将有2000人通过考试回到家乡的基层岗位上,回报桑梓。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